中國鋼企該如何面對歷史性拐點
【谷騰環保網訊】自2000年起,在全球化、城鎮化和工業化三大因素驅動下,中國鋼鐵產業持續擴張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增長到2020年的10.53億噸,2000-2020復合增長率達11%。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約56%,占到全球鋼鐵市場的“半壁江山”。
2020年以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鋼鐵行業的歷史性拐點也隨之到來。2020年國內鋼鐵表觀需求量達到9.25億噸,觸歷史峰值,之后便以-1.3%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逐年下降,預計該趨勢未來仍將持續。
科爾尼判斷,中國鋼鐵行業持續20年的粗放式擴張已經結束,未來行業發展將面對“需求萎縮、盈利下降、環保承壓、原料自主”四大挑戰,值得國內鋼鐵企業高度重視。
1.行業下行趨勢確立,四大挑戰浮現
挑戰一:總量萎縮、結構調整。
在中國鋼材消費結構中,以基建、住宅、商業、工業產房為主的建筑鋼材占比達60%,其次為機械制造、交通和金屬制品用鋼,分別占比約15%、7%和7%。
本輪鋼鐵下行發生在中國經濟減速大背景下,房地產、基建和制造業三大市場均面臨不同程度的需求萎縮,導致中國鋼鐵需求量于2020年見頂。2020年國內鋼鐵表觀需求量達9.25億噸,之后便逐年下降,預計2025年鋼鐵需求將降到8.68億噸。
結合對各細分市場驅動因素的判斷,科爾尼認為,中國鋼鐵市場盡管總量萎縮,但依然存在結構分化機會。具體而言,螺紋、普線等低端鋼材需求加速下降,優特棒線材、冷軋板卷等中高端鋼材需求穩中有升(見圖表1):
建筑用鋼:隨著城鎮化率進入尾聲,中國房地產行業將迎來調整期,2022年新增開工面積預計較2021年下降~25%、2023~2024年將繼續以-5%~-10%的CAGR下降;基建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預計相對保持穩定。房地產需求的下降將導致螺紋鋼、普線等建筑用鋼需求出現較為顯著的下降;
熱軋板卷:交通、機械裝備及金屬制品行業預計將保持穩定,支撐國內熱軋板需求保持相對穩定;
中厚板:民用船舶行業預計將繼續保持微弱增長,但商用車、工程機械等行業預計迎來下降,同時上述行業因高強減重措施的逐步推進,國內中厚板需求將呈下降趨勢;
冷軋板:乘用車產量短期內預計將保持平穩、長期將迎來緩慢增長,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占比快速增長以及汽車輕量化、以鋁代鋼等舉措的實施,將帶動冷軋板需求微弱下降;
優特鋼棒線材:乘用車產量預計長期將迎來緩慢增長,同時國內制造業升級將支撐優特鋼需求呈現增長趨勢。
綜上所述,鋼鐵行業將進入減量發展階段,國內鋼鐵行業以往粗放式發展模式將終結;如何在總量下行、但細分品類分化的市場中覓得機會、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將是國內鋼鐵企業,尤其是以螺紋鋼和普線為主打的廣大區域型中小鋼企的核心議題。
挑戰二:鋼材價格驟降,盈利能力下降。
過去3年,國內鋼材市場行情經歷了一輪“過山車”。
2020年初,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為對抗疫情紛紛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2020-2021年鐵礦石和鋼材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但進入2021年中期,鋼材價格快速下跌,目前已接近2018年以來的最低點,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影響、房地產需求驟降、價格競爭導致的踩踏效應等。
隨之而來的是鋼企盈利快速下滑,虧損企業數量增加。據中鋼協統計,2022年1-8月鋼鐵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7.7%,于7月開始面臨全行業虧損;2022年國內鋼鐵企業虧損數量逐月增加,至8月已達到892家(見圖表2)。
悲觀情緒在行業內蔓延,各鋼企高層紛紛發聲。寶武集團認為本輪下行將突破2008年和2015年的低點,鋼鐵危機可能長期持續,各子公司要以“保生存”為主要任務;敬業集團認為鋼鐵全行業虧損“虧到何時望不到頭、何種程度看不到底”、“未來只有兩類企業能夠生存,一是位置好,二是經營好”。
我們預計鋼鐵行業未來將迎來一輪殘酷的調整,一系列的兼并收購、產能出清、甚至大量的鋼企倒閉潮將難以避免。對于廣大的區域型中小鋼企,由于缺乏地緣優勢、經營管理粗放、資金實力不足,如何在下行趨勢中獨善其身、堅強地“活下去”,已成為眾多行業參與者們無法回避的逆境之殤。
挑戰三:環保壓力大,降碳迫在眉睫,必須在“碳減排”和“保生存”之間找到平衡。
鋼鐵行業是發電之外的中國第一大碳排放工業,也是固體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二噁英的排放大戶。
近年來,鋼鐵行業一直在積極推進綠色轉型。早在2017年,政府就針對河北、天津、山西和山東等地重點區域推出了嚴格的環保監管和限產舉措。2021年,鋼鐵行業制定了比全國整體更為激進的兩碳目標——力爭到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30年鋼鐵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碳減排量4.2億噸,即“2年實現能效提升、3年實現超低排放、8年實現碳排放減量”。
但鋼鐵行業實施綠色低碳的最大挑戰在于,大規模環保改造會進一步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疊加環保限產和鋼價下行因素,很容易在轉型中陷入成本高企、甚至經營倒閉的不利境地??梢?,如何在“碳減排”和“保生存”之間找到平衡,已成為擺在廣大鋼鐵從業者面前的又一個世紀難題。
挑戰四:礦石依賴進口,缺乏定價權。
鐵礦石對于中國鋼鐵行業具有戰略意義。一方面,鐵礦成本在鋼材成本中占比超過30%,是價值最高的單項原料;另一方面,中國鐵礦石極度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80%。然而全球礦石供給主要被四大礦商壟斷,盡管中國每年鐵礦石消費占全球50%,但由于國內鋼鐵產業集中度低、鋼企各自為戰等因素,導致國內鋼企缺乏定價權。以2020年12月為例,鐵礦石價格當月漲幅60%,而鋼材漲幅僅10%,可見,鐵礦石價格波動極易蠶食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
隨著未來國際形勢的日益復雜,鐵礦石高度依賴進口和單一供應來源,勢必將對鋼鐵產業的供應鏈穩定性帶來沖擊,也對鋼企供應鏈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此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并制定了相應戰略——成立中國礦產資源公司、引導國家隊布局海外權益礦山、提高鐵礦石議價能力。
但上述戰略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國內鐵礦石依賴進口且缺乏定價權的局面。因此,鋼鐵企業需要執行更積極主動的鐵礦石保供策略,最大限度上優化供應鏈穩定性及鐵礦石成本。
2.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由于不同鋼企的規模體量、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核心能力存在較大不同,在行業下行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鋼企開展戰略轉型必須因地制宜。
我們根據企業性質、規模體量兩方面維度,將國內鋼企分為五類群體(見圖表3):
面對上述“需求萎縮、盈利下降、環保承壓、原料自主”等四方面的挑戰,科爾尼認為國內鋼企需要根據自身規模和行業定位、從“戰略重構”和“精益運營”兩方面制定適合自己的轉型方式,方能在行業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求生存、謀發展。(見圖表4)
戰略方面需要開展企業發展愿景、使命和目標的重新梳理,并通過產能優化(包括產能布局和產能拓展等)、產品升級、低碳環保和并購整合等四方面做大做強鋼鐵主業,同時積極探索鋼鐵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和非鋼鐵相關產業布局。
以產能布局優化為例,在過去20年發展過程中,國內鋼企通過沿江沿海布局和北企南下布局逐步形成了遼寧鲅魚圈、河北唐山、山東日照-臨沂、江蘇南通-鹽城、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等幾大鋼鐵生產基地,上述布局優化一方面降低了原料運輸成本以及資金成本,另一方面靠近華東、華南等主要下游鋼材消費市場,降低了成品運輸成本。(見圖表5)
鋼企運營轉型主要面臨降本增效、提升質量及合理利用產能三大訴求,其中降本增效是鋼企精益轉型的核心訴求。鋼企精益運營轉型應當從運營機制和支撐體系兩方面著手,運營機制優化主要圍繞供應鏈、精益生產和銷售轉型三方面開展,需要同時開展組織管控、人才績效、數字化/信息化等支撐體系的優化方能形成長效機制。針對具體問題,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尋找對策,并從管理機制、工具方法、員工能力與意識等三方面進行優化,最終實現降本、提產和提質的轉型目標。
3.結語
對中國鋼鐵行業、特別是廣大的區域中小型民營鋼企而言,未來幾年既是決定生死的至暗時刻,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轉型的關鍵窗口。
只有在下行期,企業才有更強動力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戰略轉型中,從而跨越牛熊周期。另外,隨著中國鋼鐵在全球市場地位的不斷攀升,會有更多優秀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布局資源、并購產能、出口高端產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