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綠色金融,地方政府需做好哪些工作?
【谷騰環保網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明確提出“加強綠色發展金融支持”。隨著“雙碳”行動的加速推進,對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而綠色金融的發展和創新也將為綠色轉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當前,綠色金融在國家層面的國際合作、制度建設、產品創新及市場深化等方面成就突出,但具體到各地,地方政府在這一領域采取的舉措和成效還不平衡,在標準體系、產品創新、人才布局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也亟待破解。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制約著企業改造升級,需要政府在企業與銀行、生態環境保護與金融發展之間架起橋梁,創新產品和業務模式,豐富完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為生態環境領域各個細分行業尤其是污染設施提標改造提供有針對性的信貸支持。
夯實調查研究這個基點。綠色金融的發展模式同當地特定的生態資源環境與經濟基礎特征緊密相關。地方政府要深入廣泛調研,基于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產業結構、發展目標與金融基礎等,找準企業在環境治理特別是污染防治能力提升方面的難點、堵點和貸款需求,在摸清風險底數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環保信用評級和社會信用評價,建立不同類別的重點或優先級企業清單,成立地方綠色金融項目庫,因地制宜開展實踐,差異化選擇適合自身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充分挖掘自身綠色潛力。
架牢試點經驗推廣這個支點。設立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是縱深推進我國綠色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是“自上而下”政策推動與“自下而上”改革創新的有機結合。當前,在國家層面,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已通過《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綠色金融發展制定了整體戰略框架;2017年6月,首批五省八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經國務院審定;2019年12月,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首次擴容,甘肅蘭州新區獲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2022年8月,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啟動,通過多點發力總結綠色金融發展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地方層面,也可鼓勵地方政府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探索規范高效的程序,以點連線、以線帶面,不斷創新產品和業務模式,逐步構建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在重點綠色金融示范城市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區域標準互認、資金互通、碳資源互補、市場開放等。
突出政策制度保障這個重點。我國綠色金融的推動是自上而下的,與之相適應的應是完備的政策體系和實施細則,許多地方出臺了綠色金融標準和指導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文件,細化落實行動方案。但同時,有的地區在配套性制度供給方面還存在斷層和缺失。要以《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為指引,細化落實地方綠色金融的部署和安排,以完善的配套文件、健全的貸款機制保障企業切實獲得政策紅利,促進地方綠色金融更好更快發展,有效發揮政策對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引導作用。
抓住科技支撐這個亮點。科技要素在平臺構建、數據網絡搭建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許多地方政府都在積極關注科技力量對綠色金融發展的賦能效應。要繼續強化信息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本地的企業資源,發揮現有的技術優勢,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為支撐,構建涵蓋企業信用、綠色項目、投融資等信息的數字化平臺。暢通數據共享渠道,實現不同機構、不同區域之間的數據共享,對企業入庫備案、貸款投放、風險補償等逐步實現全程線上管理,優化信貸審批發放流程,最大限度縮短企業辦理時限,推動貸款資金精準快速到位。
緊盯跟蹤問效這個焦點。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是激勵約束機制中的重要內容。地方政府要加強對生態金融產品的績效管理,重點對各級貸款投放規模、支持企業數量、融資成本、審貸效率、貸款使用效果等進行考核。要加強對企業貸款使用情況的跟蹤問效,確保專款專用。要定期對區域環保貸申請使用的標準體系進行總結評估,在供需對接、經驗推廣、品牌建設、體系完善、服務升級等方面爭取更大政策資金支持。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生態環境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