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在線監控出問題,企業和第三方各承擔什么責任?

更新時間:2023-05-30 09:19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 閱讀:326 網友評論0

谷騰環保網訊2021年,生態環境部將在線監控運維作為兩大環境執法的重點之一。近期,山東省濟南市對部分排污企業大氣在線監控運維過程中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筆者也參與其中。

從檢查情況看,排污企業主要存在超期未全流程校準、數據失控未修約等問題,還有的排污企業在線監控委托給第三方運維后,就一托了之。

在線監控運維中,排污企業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筆者結合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嘗試作個全面梳理。

排污企業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污染者負擔原則是一項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則,簡而言之,“誰污染誰治理”。排污企業為排污損害環境而付出治理恢復環境的費用,承擔法律責任是污染者負擔原則的本意。

《環境保護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了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第三款進一步明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義務以及應當依法承擔其所造成環境損害的民事責任。

就行政責任而言,《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對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條也規定,重點排污單位還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其第二十四條第一款進一步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上述規定,在法律上明確了排污企業的行政主體責任。

此外,《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排污單位可以委托具有相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運營其環境保護設施或者實施污染治理。委托運營不免除排污單位的責任。這一條壓實了排污企業的主體責任,不因委托運營而減少其責任承擔。

原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也在給原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的《關于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有效傳輸率考核有關問題的復函》(環辦便函[2018]21號)中規定:“二、取消環保部門的數據有效性審核后,應依法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

因此,對于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且運維不符合相應技術規范的排污企業,應承擔違法行為的不利法律后果。無論是從環境立法的價值目標出發,還是對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闡釋,排污主體應當對根據自己的意圖表示實施的排污行為及產生的排污后果承擔相應的環境行政法律責任。

就刑事責任而言,重點排污單位可能涉及同時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污染環境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兩高”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實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七)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該解釋第十條第二款“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一是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擇一重罪定罪處罰,追求與其行為后果、主觀惡性相適應的刑事責任;二是按照“罪刑法定”原則,進行等內解釋,只有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種水、大氣污染物的才能定罪處罰。

排污企業應遵守哪些在線運維技術規范?

對于在線監控系統的運維,國家和部分地方也有明確的技術規范要求。對于大氣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我國有《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75-2007)進行規范;對于水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山東省有《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范》(DB37/T4079—2020)進行規范。

如在《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第9條中,規定了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驗收的總體要求、技術驗收條件、CEMS技術驗收指標和聯網驗收等具體規范要求;在第11條規定了定期校準、定期維護、定期校驗、CEMS定期校準校驗技術指標要求及數據失控時段的判別與修約等規范內容。

上述技術規范,為排污企業正常運維在線監控系統提供了技術遵循,也是環境執法中判定在線監控系統是否正常運行的主要技術依據。

2020年3月24日,《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HJ356-2019代替HJ/T356-2007)開始實施。2021年9月26日,生態環境部就《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工況標記規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此征求意見稿規定了工況標記內容及要求,同時在6.2中還明確規定了“自動標記、人工標記均可作為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事實依據”,將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第三方運維公司有什么法律責任?

排污企業既然承擔違法行為的主體責任,那么作為受委托方的第三方運維公司,是否還要承擔責任呢?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民事責任。該條規定了第三方運維公司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承擔相應處罰外,還應當與排污企業承擔連帶責任。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第七十六條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污染治理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第三方機構,未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提供有關環境服務活動,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責令停業整頓,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對其主要負責人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在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的,還應當依法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構成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情形的,授予其資質的部門應當依法給予相應處罰。

從這兩條的規定來看,第三方運維公司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是其行為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后果,即必須有實際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后果發生。

而《環境保護法》第五條規定了損害擔責原則,其本意是指只要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行為發生即為損害,行為人就要承擔責任而非有了損害結果才承擔責任。

相較之下,排污企業的主體責任重于第三方運維公司;第三方運維公司承擔責任的條件明顯高于排污企業,從其責任歸責原則看,應該是過錯責任原則。

執法實踐中,很多在線監控設施不正常運行,無實際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后果,構成要件上不要求有危害后果,是行為罰。

《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8號)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自動監控系統由第三方運行和維護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應當依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取得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

《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現場監督檢查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19號)第二十三條規定,運營單位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弄虛作假的,依照《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處罰。

雖然原環境保護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部令第20號)已于2014年廢止,但從其規定來看,也是立足于排污企業承擔主體責任。

民事法律關系不能對抗行政法律關系

就排污企業與第三方運維公司關系而言,雙方需要明晰雙層法律關系。

排污企業與第三方運維公司簽訂的委托運維合同,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合同,是民事法律關系。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在線設施運行的檢查,是一種行政檢查,屬于行政法律關系。兩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屬性不同。

因此,排污企業或第三方運維公司不能以雙方因訂立民事合同而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對抗行政法律關系。

此外,第三方運維公司也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實踐中,如果第三方運維公司配合排污企業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的,構成共同犯罪的,共同承擔刑事責任。“兩高”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三款明確規定,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

對主觀過錯的認定,“兩高三部”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中明確,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可以認定其故意實施環境污染犯罪。

此外,實踐中可能存在片面共犯的問題。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一方,如果認識到是與重點排污單位共同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的行為,雖然重點排污單位不知情,尚無此認識,但此時就構成片面共犯。

總之,排污企業一定要強化主體意識,不能因有償委托專業第三方公司運維,就一托了之。由此造成的行政處罰、信用受損等法律后果,仍應由排污企業承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在線監控出問題,企業和第三方各承擔什么責任?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